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璀璨。其流传至今,浩瀚的典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京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书香京城”的践行者,北京发行集团所属中国书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秉承“为书找读者 为读者找书”为服务理念,推出“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以阅读书单的形式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搭建传统文化阅读桥梁,感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

         “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中的图书,选自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四十余家委员社所推荐的优秀经典作品,内容涵盖古典文学、历史著作等方面。我店将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每月发布一期内容,每期精选10种优秀图书作品分享给读者。并在琉璃厂地区读者服务部、古籍书店店内设立专架同步展陈线上阅读书单所推荐的作品,欢迎读者朋友亲临品鉴选购。

         推荐一:《水经注》(两函十册)。郦道元所撰《水经注》成书于约公元六世纪初,由于当时未发明印刷术,只能以钞本形式流传。北齐北周时期,其版本与流传情况未见文献记载。《水经注》最早见载于《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四十卷。隋唐时期,虽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但《水经注》始终未予以刊刻。《水经注》成书之后,时局动荡、战火频仍,北魏洛阳遭受兵燹重创,此书自北魏至唐能以四十卷足本钞本的形式流传,实属难得。唐末五代战乱,典章文物再次经历了灾厄。宋初以后,《水经注》一书残佚,据钱曾《读书敏求记》载,北宋时只有三十卷本的《水经注》,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修《崇文总目》时,著录为三十五卷。至北宋中期,始有刻本。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经成都府学宫编刊的四十卷本,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刻本。今本仍作四十卷,应是后人对残余卷帙重新分割拼凑而成。宋代始,《水经注》钞本与刊本并流传,版本复杂多样。 由于辗转传抄,《水经注》出现了经注混淆、鲁鱼亥豕等错漏,明代学者开始对其进行校勘、补正、注疏。明刻本中刊刻时间最早的嘉靖十三年(1534)黄省曾刊本,是历史上留存至今的第一种完整的郦注刊本。曾经搜集了众多版本《水经注》的胡适评其:“黄本为明清许多刻本之祖,其功不可没。”既保留了宋本的刊刻的行款,又对郦注文字加以校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后来的明刻诸本很多都是以此本为底本翻刻,而被顾炎武誉为“三百年来一部书”的《水经注笺》也是在此本基础上校勘而成。可以说,嘉靖、万历以后的《水经注》研究的风气日盛,和黄省曾的研究及其刊本的就行密不可分。中国书店影印出版的《水经注》,以中国书店藏明嘉靖十三年(1534)黄省曾刊本为底本,此底本曾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书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字,双行小字同,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以飨专业研究者及广大《水经注》爱好者。

         推荐二:《允禧集》。本书是杜桂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中的一种,由颜子楠整理。本书收录爱新觉罗·允禧的作品。允禧,康熙五十年生(1711),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允禧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十一子,雍正皇帝之弟,乾隆皇帝的叔父,在乾隆皇帝即位后被封为慎郡王。在清代诗歌史的框架中,宗室诗人是被称为“朝中之野”的特殊群体,允禧则是这一群体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推荐三:《简帛书籍叙录》。本书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叙录对象,涉及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北大汉简、乌程汉简、天回汉简、睡虎地汉简、马王堆帛书、北大秦简、郭店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等等,按照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对子部做出调整(如析出墨家),以书籍写作时间或出土先后为序,一般先描述其出土信息,然后著录其简帛形制、字数等,再叙述简帛文献的基本内容,记录原简收藏地,最后对具体文献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或引述各家意见,或申述自家判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皆有文献可征。总体而言,本书对目前已刊布的简帛书籍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著录,将大大便利简帛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与推进。

         推荐四:《安岳石窟内容总录》(全五册)。中国西南地区石窟摩崖造像开凿自隋唐兴起,历经五代,盛于两宋,至明清绵延不绝,龛窟类型和题材内容广泛多样,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下半阕”。安岳石窟便是西南石窟杰出的代表。《安岳石窟内容总录》以文字、线图、照片结合的形式,系统收录四川省安岳县石窟寺遗存八十处,完整呈现当地重点石窟的全貌,体现了石窟寺作为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综合体和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独特载体的珍贵价值。

         推荐五:《孟子新编新注》(全二册)。本书将《孟子》原编按内容重新做了编排,分为《学问》《性善》《尧舜》《仁政》《王道》等14篇。确保同类内容的章节在同一篇内,篇章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更便于阅读、检索与展示全书内容。注释继承了先贤旧注之正而不囿于旧注,新增了应注未注或注而不详的大量内容,言之有据地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不避疑难,正本清源;广征博引,推陈出新;易读易懂,尽显《孟子》本真,是本书的特色。

         推荐六:《〈甘肃镇考见略〉校注》。本书是《甘肃镇考见略》的校注本。《甘肃镇考见略》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崇祯年间即刊印、流传于世。本书在全面考察明代甘肃镇及部分相邻区域有关疆域形胜、历史沿革、战略地位、戍防策略等方面的基础上,以形势、营卫、兵马、钱粮、抚剿、沿革、驿道、赏罚八个方面,重点记录了庄浪、凉州、甘州、肃州、西宁、兰州、靖虏、洮州、河州的城池、关隘、堡寨、烽候、边墙、墩台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准确反映了明末甘肃镇长城沿线地区的军镇建制、兵马部署、后勤保障、历史沿革、民族关系等重要内容,是研究明代九边及甘肃镇军事战略、长城防御、经济贸易、民族政策、历史发展、地理变迁等方面珍贵且稀见的历史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次校注以南京图书馆藏本(明崇祯刻本)为底本,对原书做了整理、校勘、标点、注释等工作。

         推荐七:《玄奘全集》(全五十三册)。本书共53册,约1900余万字,以《乾隆大藏经》为底本,《房山石经》《资福藏》《碛砂藏》《赵城金藏》等8种大藏经为参校本,含玄奘译出经论75部,以及玄奘传记、玄奘年谱等相关内容,是目前研究玄奘最为全面的古籍点校成果。

         推荐八:《三目类序释评》。本书是李致忠先生的一部古籍研究著作。全书通过选取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即“三目”作为研究对象,将“三目”的总序、部序、类序分别对应展开,对每篇序文进行规范标点,对相关名词、文句做详尽的注释,其后附以“按语”,通过去谬匡正、去伪存真、拨乱反正,品评“三目”类分的“优劣短长”。本书在探析古人四部归目思想的基础上,为当下梳理出一份详尽的、科学的、更适合中国古籍的四部分类表,具有突出的学术意义与实用价值。

         推荐九:《唐大诏令集系年校笺》(第一辑)(全八册)。《唐大诏令集》选录由唐诸位帝王所颁布的各门类诏令而成,分为帝王、妃嫔、皇太子等十多项大门类。这些诏令记载了唐代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真相,以及各种典章制度及其兴废沿革等,内容均属于国家政务事项,成为历代修史者所依据的重要文献,也是历史以及经济、政治、法学、科举学、民族学、文学等各学科研究者必须采用的不可少的重要原始资料。本项目以唐人相关文集,典籍文献资料,现存《唐大诏令集》的各种明清抄本、刻本,对《唐大诏令集》进行全面校勘、系年、笺注与辑佚,尽可能还原唐代诏令的原貌,使之成为史学、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门类研究的重要基本文献与参考书。上述所做的这些工作,均是拓荒性的创新之举,极具文献价值与出版价值。此次整理为第一辑,全8册,包括帝王、妃嫔、皇太子、诸王、公主、郡县主六门。

         推荐十:《罗绕典集》(全五册)。本书收录晚清封疆大吏罗绕典的奏折、题本、诗文集《苏溪全集》《黔南职方纪略》及部分辑佚诗文。其中奏折与题本400多件(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晚清政治史、军事史、社会史的重要史料。

第三十九期“以书为媒”——中国书店传统文化阅读书单

2024年10月25日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