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书号 书名 定价 作者 出版社 内容简介
1   《管派古琴制作与修复》(全两册)   昭闻 著 中国书店出版社 古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代文人雅士眼中,它是“四雅”(琴、棋、书、画)之首,而抚琴也是他们陶冶性情的重要活动之一。那么如此雅致的古琴,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如果产生破损又如何修复?古籍中有不少制作古琴的记载,如《琴操》中的“伏羲作琴”,《礼记》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汉代桓谭《新论》称“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诗经》中也有“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鄘风·定之方中》)的诗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曾经“洗瓮闲篘酒,焚香静斫琴”(陆游《病中戏书》)。但这些记载大多是只言片语,实际上古琴的制作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修复破损的古琴也是一样,相当于重新为其赋予生命。古琴的制作与修复是一门融汇文化、艺术、音律、美学修养和木工、漆工等技术于一体艺术,需要极大的耐心、精湛的技艺和高水平的审美。“善弹者善斫”,历史上许多著名琴师其实也是会制作古琴的。像我们熟知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也对古琴的制作有很深的造诣。《管派古琴制作与修复》的作者昭闻先生曾拜入九嶷派第二代传人韩廷瑶老先生门下学习抚琴,后又追随管平湖先生唯一斫琴弟子田双坤先生学习管派古琴制作技艺,深得管派真传。他不仅精通古琴演奏,还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斫琴代表性传承人,北派古琴制作代表人。《管派古琴制作与修复》一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讲制作,从工具、选材到制作的各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说明;下册讲修复,列举了各类破损的修复方法。无论是制作过程中的斫制、打磨、灰胎、上漆、上弦、试音等环节,还是修复裂纹、缺损、孔洞、漆胎等问题,每一步骤和方法均配有清晰的图片,便于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复杂的工艺。可以说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揭秘了古琴的制作和修复的过程。《管派古琴制作与修复》是一本详细记述传统古琴制作和修复艺术的图书,作者尽其所能地将所学的古琴制作和修复艺术呈现给读者,展示着这项意蕴深厚的传统工艺和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书附有一张CD,收录了李三鹏先生用伏羲式“天磬”新琴演奏的古琴传统名曲8首,以飨读者。
2   《明清小品丛书》  (全十二册)   苗怀明 等 注评 中州古籍出版社 古代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短小隽永,活泼灵动,饶有情趣,富于美感。晚明清初是小品文的辉煌时期,当时的作品之多,流派之众,风格之卓异,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堪称空前。明嘉靖年间唐宋派唐顺之、归有光等人富有情韵的散文小品,是晚明小品兴盛的前导。此后,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以钟惺和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以及汤显祖、张大复、陈继儒、徐渭、王思任、张岱等人,共同创造了晚明小品的繁荣。清代受晚明思潮余波浸渐,小品文成就斐然可观,金圣叹、李渔、袁枚、郑板桥、余怀、蒲松龄等人,颇有上乘之作传世。《明清小品丛书》对明清时期著名文学家的散文小品进行辑选整理,共十二册,分别为《归有光小品》《汤显祖小品》《张大复小品》《陈继儒小品》《袁宏道小品》《王思任小品》《张岱小品》《金圣叹小品》《李渔小品》《蒲松龄小品》《郑板桥小品》《袁枚小品》。这些小品文从雅致的生活情调中透射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关乎生命智慧、生活艺术和哲理思辨。
3   《吉金光华:山西青铜艺术》   山西博物院 编 三晋出版社 地处华夏文明核心区域的山西,不仅是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相关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从矿冶、模范制作到铸造成器,几乎涵盖了青铜工业的所有环节。关于中国青铜器的研究,自宋代时便已开始。现如今,虽然考古学对青铜器的研究早已突破了金石学的藩篱,并在“正经补史”之外取得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从艺术史或艺术鉴赏方面的研究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吉金光华:山西青铜艺术》从数以千计的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铜器中精选了100件,它们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样、典雅的铭文展现着青铜时代与众不同的艺术美。书中每一件器物都用清晰的器物照片、准确而极富艺术感的线图、体现着铜器不一样气息的全形拓三种形式展现,青铜时代的艺术之美在这里交融。
4   《马其昶文集》   (清)马其昶 撰  彭君华 整理 黄山书社 马其昶(1855-1930),字通伯,晚号抱润翁。清代安徽桐城人,曾师事桐城派名家吴汝纶、张裕钊,古文声名鹊起,有“桐城派殿军”之誉。《马其昶文集》基于《抱润轩文集》二十二卷、《抱润轩遗集》一卷、《抱润轩集外文稿》,再辑录三种未收而见于《抱润轩文集》十卷、《抱润轩文》一卷的文章若干篇。马其昶处于封建王朝终结、新文化运动勃兴的大变革时代,他的古文斩截枝蔓,刊落凡近;瘦硬精谨,简淡天成;雅洁古奥,经术湛深;善言名理,文气充盈。本书为完整地研究、把握桐城古文由发展至终结提供了第一手生动材料。
5   《河岳英灵集》   (唐)殷璠 编选  沈相辉 评注 岳麓书社 《河岳英灵集》是唐代殷璠编选的专门收录盛唐诗作的诗歌总集,书中选录自常建至阎防的盛唐诗人24家,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至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的诗作234首(现存230首),每人各附评语,是现存的唐人选唐诗中尤为重要的一种。作者选篇严格而精到,品评中肯,论诗以风骨、兴象为旨趣,这使得此唐诗选本历来颇受重视,影响广泛。并且,除了赞美盛唐,作者更想要以此书引导当时及以后的诗歌创作,立意深远。本书是《河岳英灵集》的全本全注全评全彩图版本,部分论诗文章还增加了翻译,以期给读者带来美观且实用的唐人选唐诗版本。
6   《五代十国文献丛书》  (全十一册)   杜文玉 主编 凤凰出版社 《五代十国文献丛书》收书3种11卷。其中《五代十国史料辑存》6卷,分门辑录散见于历代笔记、小说、文集、类书、政书、史论、方志、游记、法律、绘画、书法、佛典、道书等典籍中的五代十国史料16000余条;《全五代十国文》4卷,收录五代十国时期17个政权、808位作者的文章、诏敕、奏议、政论、碑文、墓志、钟铭、塔铭、砖铭、经幢、题记、游记、法帖、佛典、道书、赋、醮词、买地券、敦煌文书等3900篇;《五代十国研究论著目录》1卷,分为中文、日文和英文三部分,共20个板块,收集1900-2019年国内外有关五代十国时期的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编纂成一套全面系统的论著目录索引。丛书搜罗详备,体例科学,便于查检,集史料与研究成果于一编,在隋唐五代史料的发掘整理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7   《煌煌大明:考古、服饰、礼制》   徐文跃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充分运用考古发掘材料,综合传世实物、文献、图像,对明代帝王后妃、品官命妇、士庶及妻的冠帽服饰做了系统梳理与研究,客观上体现着明代礼制的变化,从一个侧面生动诠释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是一部有着多重价值的明代服饰专著。
8   《镇江文库·学术编》  (全二十册)   马明龙 主编 广陵书社 《镇江文库·学术编》主要收录自东汉至民国时期,镇江地方人士所编撰的学术著作约100种,大致按经学、语言文字学、史学、诸子、艺术、杂学、医学等类编排,每一类又以编著者的主要生活时期为序。其中收有多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及稀见珍贵的版本,如(清)谢庭兰撰《韵考略》五卷,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光绪九年缪之镕刻本影印,(清)丁立钧撰《历代大礼辨误》一卷,据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影印等等。所收文献,除涉及经学、史学等传统学术著作外,尤着重于反映镇江地方特色的镇江地方人士的艺术著作和医学著作的收录。每种著作皆撰写有提要,介绍本书内容、特点及版本情况等。本书所收,对于研究镇江地方人士的学术活动、著述情况等,传承和发扬镇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9   《藏医药文献大全》  (全二百零六册)   喜马拉雅文库编纂组 编  才让多吉 主编 巴蜀书社 《藏医药文献大全》是有史以来藏医药学古籍文献保护工作中最大规模的挖掘整理出版工程,在藏医药学文献整理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书将散见于藏医院、民间、寺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未出版过的藏医药古籍文献及已经出版的藏医药影印本图书进行录入、整理,其一半以上的内容为国内外首次整理出版。全书收录自7世纪至21世纪存世可得且版本来源清晰的藏医药古籍,计3022种,1.2亿字,分为藏医史记、古典医藏、四部医典、四部医典注释、曼唐详解、临证医案、国医大师旺堆文集等十大类,并编有总目录3册便于查阅。
10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   陈文新 余来明 主编  崇文书局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论的传介,国人林传甲、黄人等也开始编写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民国时期著述成书的中外著作达数百种之多,只有少数著作得以整理出版,但不够系统,且部分整理本错误较多,有待考订。由陈文新教授、余来明教授主编的“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精选民国时期出版的20种中国文学史著作进行系统整理,包括窦警凡《历朝文学史》、林传甲《京师大学堂讲义中国文学史》、刘大白《中国文学史》等。选本多为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稿,多为首次整理出版,反映此时期代表性的文学史著作和多样化的文学史观,力图揭示中国文学史著作发轫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不同作用,系统梳理中国文学史著作知识谱系,呈现中国文学史著作的深度和价值。

中国书店优秀传统文化推荐书单(第三十三期)

2024年7月8日 14:14